最新目录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2)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课堂教学结束后,课堂小结会自动推送到教师端,统计学生对课件的标记、学生的弹幕以及学生的习题解答情况。课后,教师还可以制作预/ 复习课件,推

课堂教学结束后,课堂小结会自动推送到教师端,统计学生对课件的标记、学生的弹幕以及学生的习题解答情况。课后,教师还可以制作预/ 复习课件,推送到在线课堂上,学生的预/ 复习情况会自动统计,同时在线课堂上提供了在线答疑和讨论的环境。

2.3 教学内容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总学时为48 学时。整个课程的内容分为3 个递进的层次,如表1 所示。基础级的教学内容包括像素、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灰度变换、频域和空域的图像处理等基础内容,共30 学时。进阶级包含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和融合、三维重建等内容,共12 学时。最后一个层次为探究级,涉及较新的图像处理技术,如功能磁共振和CAD辅助诊断等,共6 个学时。

授课时,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不同,采用的授课形式有所不同。对于图像处理的算法,一般采用教与学并重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一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预先根据线上的学习要求与提示,自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课堂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和答疑。对于DICOM 和PACS 医院网络部分,主要以学生实践操作和教师现场指导的形式来开展。

表1 课程内容及信息化方法

2.4 考核评价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考核由期末卷面考核和过程考核2 部分组成,2 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过程考核中,充分考虑到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对二维码签到、线上资源学习、在线讨论答疑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分别设置了一定的权重,最终形成学生的过程考核分数。

3 教学效果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移动互联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取得了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信息化手段也畅通了课后师生互动渠道,并提供在线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投入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课程学习环境,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8:754.

[2] 黄磊,葛仕豪.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医学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103-104,107.

[3] 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一一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26-30.

[4] 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年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9):109-116,123.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qikandaodu/2021/0610/620.html



上一篇:基于以美育人的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改革范例
下一篇:如何教授留学生撰写循证病例报告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