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9)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社会技术出现后,成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为社会科学在应用研究层面的“科学化”开辟了一条类似自然科学的道路。举例来说,人们既可

社会技术出现后,成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为社会科学在应用研究层面的“科学化”开辟了一条类似自然科学的道路。举例来说,人们既可以利用自然技术改造自然,使之符合自己的主观需要;也可以利用环境社会技术,有效地减少自然技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④邹成效、张黎夫:《论环境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的作用机理》,《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1期。。人们既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也可以利用制度性技术、组织性技术、教育技术及文化技术等社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播⑤胡志丹、王奎武、柏鑫、谭洁:《社会技术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8期。。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人类的实践。比如,对于心理治疗者而言,他们既可以采取类似于“自然技术”或“生物技术”的途径,利用心理药物治疗来改善病人的神经生理机能,进而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采取类似于“社会技术”或“心理技术”的途径,利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疗法或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认知、情感甚至人格。

(三)循证实践:实践领域的“科学化”

相比研究领域的“科学化”进程,整个学科序列实践领域的“科学化”进程要滞后得多。越是靠近人文学科一端的学科,其所面对的对象比物理世界更为复杂,研究得来的规律比自然科学更为特殊、具体,只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领域中及一定时空内起作用。因此,这些学科(如社会学科)的基础理论,比成熟的自然科学理论更为具体化,更难形成成熟的“技术”,更难将实践转化为“理论的直接应用”。

但是,总是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引。当科学的理论不足以指导实践时,常识理论或个人经验就会毫不犹豫地占领这些领域。比如,在医学领域,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新的药物与新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但有些医院,尤其是一些小诊所,医生仍然在根据个人经验、陈旧的教科书及代代相传的专家意见进行治疗。他们可能花100元来治疗10元就能治好的病,用10天的时间来治疗1天就能治好的病。总之,在没有比较、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长期地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治疗,误认为自己的治疗方法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而从未意识到他们原本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种医疗模式中,医生的从业年资,在某些时候可能与疗效呈负相关)。

同样的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屡见不鲜。比如,某位中学英语教师一直喜欢“逼迫”学生死记单词、硬背条条框框的语法,不愿意创设应用语言的情境。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用着同样的方法教学,并自信地将学生的成功归因于他的有效教学,把学生的失败归咎于学生自身的缺陷。他毫无顾忌,从不反思,直至退休时,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还欣欣然焉。他看不到,也从未想到过,很多非常聪明但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的学生,因为他的无效教学而耽误了一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这位老师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甚至他自己也从不会觉得愧疚。尤为不幸的是,如果他手中握有权力,他极可能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推广自己所擅长的教学方法,使更多无辜的学生受到伤害。

这样一种基于常识与个人经验、缺少监管且时常与科学理论脱节的实践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社会科学的主流实践方式。当然,人们一直在努力将自己的实践方式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但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化”、应用研究领域“技术化”之前,科学的理论本身尚在建构之中,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与之关联的实践形态。这也为当年的医学、社会科学及当前的人文学科解释自身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提供了合法的“理由”。

但随着享受到成熟自然科学精准、可预测、可控制、可重复实践方式民众的数量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人们逐渐对这些学科实践领域的“不作为”失去了耐心。这种不满夹杂着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迫使社会科学发展“社会技术”,时时处处以科学的研究证据为基础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试图实现实践领域的“科学化”。

这一轮实践领域的“科学化”已经开始。它同样是以物理学、化学等的实践方式(工程)为模范,以生物学为先导,再从医学逐渐扩散到社会科学。比如,在生物学中,很快就出现了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基因操作、单克隆抗体、酶和细胞固定化以及连续发酵等技术,形成了类似工程或技术的实践方式(即所谓的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紧接着,医学的实践领域(尤其是临床医学)也着手推动“科学化”的进程。但是,正如上文提到的学科序列顺序,医学处于整个序列的中间位置,有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心理学亦自称如此)。显然,它的实践领域的“科学化”不能完全仿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时代在呼唤着一种既能顺应这一理论冲力,又能考虑到学科特殊性质的新的实践方式。果然,在各门学科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纷纷推进“科学化”的同时,大致在20世纪80-90年代,医学的实践领域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学科位置,综合考虑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特性,最先取得突破,形成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并最终促成了一种名为“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的实践方式①杨文登:《循证实践: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4期。。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qikandaodu/2021/0714/636.html



上一篇:中医皮部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的分析
下一篇: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