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围绕中医自信优化中医院思政教育工作探索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强化“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是祖国医学及文化瑰宝,这就要求中医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强化“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是祖国医学及文化瑰宝,这就要求中医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当着重突出“中医自信”,而作为承担教学职责的附属医院,同时亦是中医药事业的主阵地,如何强化自身中医自信教育,并向公众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医院思政工作的一项持久课题。现结合中医院相关思政教育实践予以探讨,以期形成共识更好地推动中医院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疗效也应该体现在循证医学数据上

人民日报评论(2020年3月13日19版)《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一文中,铿锵有力地为中医发声:“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虽然中药方剂没有经过随机双盲对照实验,但这并不影响中医的价值。”医学是复杂的,即使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生命科学体系之下,许多疾病的治愈机制仍不明确。中医注重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除了“攻邪”,更突出了提升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在疾病中的作用,这样的中医思维具有先进性,虽然有时疗效并不能充分体现在数据上。医学没有国界,循证医学始终是体现中医药疗效最为客观的证据,要让公众更认可、西医更信任、全球都接受中医药文化,就必须提升中医药“证据”意识。目前,中医药领域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仍比较缺乏,有其客观因素,如中药成分复合、药材质量不够稳定,如中医技术操作的标准化问题等等,但中医人相对普遍的循证医学“证据”意识的薄弱是主要问题。近些年,针灸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发表了数篇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文章,就说明在明确的科研思路指导下,规范设计并严密推理必定也能得到国际广泛认可。而近些年开始高度关注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1-2]”,由于科研方法的创新,就特别适用于中医药领域在慢性病、恶性肿瘤中展开临床研究,因此,在“中医自信”的文化建设与教育中,更新理念,加强科室之间的合作,尤其发挥医务部、科教部、护理部的作用,提升循证医学临床科研能力,积极运用中医药数据库,借助现代信息科技的力量,是未来用“中国智慧”讲好“中医故事”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要向前看

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有明确的治疗思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辨证论治结合三因制宜原则,兼顾人体正气,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技术在急危重领域中的特点。既往中医人深入乡村、走街串巷,用简易灶台大锅煮药并发放的场景,还出现在海外,如抗疫期间“第一锅中药在欧洲匈牙利开煮”的相关媒体报道,深刻地体现了中医医学的人文内涵!医院积极研制推广防感汤、防感颗粒剂、防感烟熏包等预防方剂,这同样体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社会价值。

但中医理论的构建之初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阴阳代表对事物认识的两面性,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但以“五行”来概括世界万物以及人体各系统的属性就显得牵强。五行相生相克本质代表着人体各个功能系统之间的紧密关联性,而并非绝对应遵守的推演规律。中医的五脏六腑应是功能集合的“代名词”,通过融合医药经验,还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备的而又复杂的体系。五脏六腑与解剖学中同名的器官、系统大多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往往是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整合,以西医肝功能检验为例,胆红素代谢的异常引发的黄疸,主要治则是“利湿退黄”,这就不是完全是中医“肝”之范畴,因此要强化中医自信,一定首先能清晰地表述中医理论内涵包括脏腑功能的逻辑关系,否则,就会引起很多人对中医的误解。“心主神明”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但众所周知,大脑才是人类的意识、运动控制中心,而通过融合先哲医药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发展,予以补充与完善“脑为元神之府”,最终,中医的“心”涵盖着脑的大部分机能。因此,中医一定要向前看,积极吸纳现代科技的进步、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也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而来,也须纠正偏差,才形成了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应始终坚信理论创新的步伐绝不会停止,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源!中医不能沉浸于既往的成就,应该以更宽阔的视角,秉承“开放”“包容”,如张伯礼院士观点:“中医不再是几千年前的中医”,刘清泉院长则把呼吸机看作“人参、附子”,输液比作“补阴增液”,抗生素则是特效的清热解毒剂等等,这体现了中西医学之间的相互融合,所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始终是中医发展之重要纲领,但中医先进的“天人合一”整体观、辨病辨证论治体系的方法论、三因制宜等精华绝不能丢——“经典为根”。通过围绕上述主题开展的各类学术讲座、专题培训、学术沙龙、科室小讲课等,可使医务人员包括医学生等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qikandaodu/2021/0224/472.html



上一篇:油门踏板安全辅助系统研究
下一篇: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关于真实世界研究栏目征稿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