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一张超高龄失独女性再生育的关爱处方(3)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产科涵盖了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文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每一位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富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产科涵盖了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文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每一位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富有个性的综合体,因此,患者更应该参与生育权的决策。笔者曾提出“家庭参与”的临床决策理念13,即是在“医患参与”模式之上,加入第三方家属共同参与的一种临床决策。孩子的基因源于男女双方,“家庭参与”的决策模式在关爱女性生育权的同时,更是对男性生育权的尊重。当医者、患者及家属达成共识后,医疗过程才会更顺利。

关爱超高龄失独女性的生育方式,建立再生育的MDT模式

虽然年龄是造成妊娠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作为医者也不能单纯以年龄作为是否可以进行人工受孕的主要评判标准。目前国内外均有大量关于60岁以上女性人工受孕并分娩的成功案例,这预示着即使活产率小于5%,我们也见证到了生命的奇迹,同时也揭示了当代医学技术的强大和医者不断探索极限的勇气和担当。

尊重超高龄失独女性的生育权符合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但是当患者不适宜妊娠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为了不违背其个人意志而任其发展,日后若造成妊娠不良事件,这似乎违反了不伤害原则。反观,如果强制让其终止妊娠,又侵犯了患者的生育选择权。因此,这可能就形成了两难的局面。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是一种将各学科医学整合的一种模式14,目前主要运用于肿瘤相关学科,在产科及生殖领域则运用较少。组建MDT,建立有效的超高龄女性的再生育评估体系,结合个人的意愿、经济条件等因素,联合产科、生殖医学科、胎儿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共同探讨患者生育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条件许可,可适当放宽助孕指征。先评估再受孕,这样不仅可以针对个人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也可以使患者的风险降至最低,即符合最小伤害原则。

综上,生育不应该以年龄为单纯的判定标准,每一位超高龄失独女性的悲惨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其再生育可引发医疗、社会、人文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从医学人文角度出发,作为医者,我们更应该进行个体化分析,给予一张“关爱”处方,从心理、生理、生育权、生育方式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关爱。

1.庄旭,倪文琼,林建华.遗传病患者生育限制案例的伦理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2):231-234.

2.连俊红,熊燕黎.全面二孩政策下初产妇分娩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25-27.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1):24-26.

A, Bigelow C, Robles B, et al.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Among Nulliparous Women With Advanced Maternal Age Undergoing Labor Induction [32l][J].Obstetrics &Gynecology,2018,(131).

5.杨晶晶,尹梅.情感与理智的艰难抉择——67岁失独母亲坚决拒绝终止妊娠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264-1268.

6.李菲菲,徐先明.妊娠期高危孕产妇风险管理及分级预警的应用[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8,7(2):68-71.

7.邹丽,杨慧霞.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1):3-8.

8.陈业宏,向华萍.我国收养人条件立法的缺陷与矫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3):29-39.

9.郭沛沛,谭丽,张丹,等.不同年龄段受卵助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7):52-54.

10.梁晓春.医学人文与协和精神[J].中国医学人文,2019,5(4):35-39.

11.习近平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33(16):1.

12.苏娟娟.失独家庭的社区心理服务运作模式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359-362.

13.倪文琼,庄旭,缪慧娴,等.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生育伦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9):1157-1159.

14.韩悦,翁卫群,黄馨仪,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实践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3239-3241.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qikandaodu/2021/0502/579.html



上一篇:爱的旅游创造医学奇迹
下一篇: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