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David Sackett:循证医学之父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 吴东1,2,刘晓清1,3 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 1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2 消化内科 3 感染内科 通信作者: 刘晓清 文章来源: 协和医学杂志,2020,11(4):449-452. 基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吴东1,2,刘晓清1,3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1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2 消化内科 3 感染内科通信作者:刘晓清文章来源:协和医学杂志,2020,11(4):449-452.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项目(2019XK);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改革基金资助项目(2019zlgc0133)

我培养的年轻人所不断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我不朽。

Ihave been guaranteed immortality through the continuing accomplishment of the young people I have mentored.

--David Sackett

2015年5月13日,81岁的David Sackett教授(图1)因胆管癌溘然长逝。他的毕生好友,JAMA副主编Drummond Rennie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纪念这位深刻改变了现代医学面貌的智者。文章题目为“战胜传统医学模式的循证医学倡导者(Champ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ho won over the medical establishment)”[1]。用这句话来概括David Sackett教授的一生,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图1 David Sackett教授(1934-2015)

1青少年时期

David Sackett于193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艺术设计师,母亲是藏书家。幼年David Sackett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品味和文化修养,从小养成了好学深思的习惯。

12岁那年,David Sackett罹患脊髓灰质炎,造成了双下肢的轻微挛缩。

晚年的David Sackett在写作回忆录时,特地提到了这一不幸经历带给自己的两大财富:

一是因病卧床,使自己成了孜孜不倦的阅读者;

二是赋予自己不向命运低头,奋起抗争的勇气[2]。

通过艰苦的康复锻炼,高中时期的David Sackett居然成了一名田径好手。由于天资聪慧且勤奋努力,David Sackett提前一年完成了高中学业。受兄长的影响,他选择了威斯康星州的劳伦斯学院,后来进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

2医学生和住院医生阶段

就读医学院期间的David Sackett成绩优异,但他认为自己的好成绩完全是靠“死记硬背(rewriting and redrawing)”取得的,并不值得称道。在医学知识不断积累的同时,他对当时医疗模式的质疑也在不断增长。

多年以后,他这样形容自己的见闻--当住院医生询问高年资医生关于治疗决策依据时,后者往往这样回答[3-4]:

(1)我们一向就是这么做的;(2)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3)这个月的主治医生要求我们这么做;(4)《哈里森内科学》是这么说的;(5)根据病理学理论我们应该这么做(例如,心肌梗死后形成瘢痕组织需要大约5周的时间,因此患者需卧床至少1个月);(6)这是专家们的意见(例如,不应试图降低240/120 mmHg这样的血压,因为患者需要这个血压才能维持脑灌注,血压下降会造成卒中);(7)少说废话,照做就是!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满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David Sackett。怀着这样的疑虑,David Sackett毕业后成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和教学医院的内科住院医师。当时的美国医学界还未形成通过阅读文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文化。

一天,他收治了一例急性肝炎患者。按照当时的治疗规范,急性肝炎患者应当严格卧床休息,但该患者生性好动,不愿意卧床。他提出了一连串令David Sackett受益终生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躺在床上才能治好我的病?卧床的好处是什么?不卧床会怎么样?”带着这样的临床问题,David Sackett查阅了文献,结果发现了一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卧床并不影响急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拿着这样的证据,他成功地说服了主治医生并“解救”了被卧床的患者。

这一经历使得David Sackett认识到,临床大量通行的做法其实并无科学依据,甚至给患者造成危害,为此他感到忧心忡忡[6]。

3确定专业方向

说起来或许难以置信,David Sackett成为现代循证医学之父,其实应该感谢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苏联将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在古巴,美国强硬回应。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爆发了激烈的对抗,全人类濒临核战争的边缘。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肯尼迪总统发表了全国讲话,美军也进行了紧急动员。David Sackett被征召入伍,来到了位于布法罗的美军慢性疾病研究所。在这里,他接触到流行病学专家,系统学习了流行病学方法,从而萌生了应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改变临床实践的念头。从此,对这一理想的不懈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

1969年,David Sackett发表了一篇题为“Clinical Epidemiology”的述评[7]。在这篇文章中,他发展了John Paul等前辈对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系统地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范畴、任务、发展方向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我国首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共识发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