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医学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之关系近代韩国女医职(6)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述报道虽然先从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讨论女子医校设立的必要性,随后话锋一转,从家庭育儿和社会民众保健角度强调女性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在这

上述报道虽然先从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讨论女子医校设立的必要性,随后话锋一转,从家庭育儿和社会民众保健角度强调女性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在这一愿景下,京城女子医学讲习所于1938年4月升格成功。1940年4月颁布的校规,在延续上述观念的同时,更增添了几分“国家主义”色彩。校规中称:“本校按照《朝鲜教育令》,向女子教授医学,尤其旨在培养兼具国民道德和妇德修养的皇国女性。”[48](P 25)(8)这一教育理念应是继承了日本自明治时期《高等女学校令》颁布以来所确立的女性教育方针。1899年颁布的《高等女学校令》确立了国家主义、儒教式的妇德、新贤妻良母主义三位一体的近代日本女性教育方针。参见苗苗:《考察吉冈弥生的女医养成教育理念》,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16页。因为京城女子医学专门学校(以下简称“京城女医专”)是在战时体制下升格成功的,所以上述校规显然烙有日本皇民化政策的印记。但是不难发现,即使有表述上的差异,女子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战前相比并无本质的变化。换言之,女医师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一名医师。因此,女子医学教育的目标也总是一以贯之地强调维持和保护女性特质,以及合乎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大义”。

即便如此,女子医学教育还是难以避免地会在某些方面挑战着当时的社会习俗。如果要进入女医学校就读,至少要先接受过相当于中学的教育。而在当时的朝鲜,由于儒教传统的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依然盛行,早婚的现象也十分普遍[49]。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接受中等教育尚且不易,更遑论进入比中等教育机构还要高一级别的女医学校学习。因此,当时能够突破上述障碍,接受医学教育并最后成为女医师的人,大部分都出生于开明或富裕的家庭[50](PP 176-177)。

在克服诸多困难后,朝鲜于1928年9月设立了朝鲜女子医学讲习所,1938年该讲习所又升格为京城女子医学专门学校,成为朝鲜唯一一所正规且获得日本文部省承认的女医学校。当然,这并非朝鲜女医培养的唯一路径。事实上,由于讲习所并非正规学校,学生毕业后需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医师资质。而升格后的京城女医专直到解放前夕——1942年才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因此,在此之前朝鲜并没有正规的女医教育机构。所以,不少女子选择前往日本学医。不同于朝鲜,当时日本有数家女子医学校。而且,在朝鲜赴日留学生中,医学和家政、体育同为人气较高的专业[51]。

表1对近代韩国女医求学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近代韩国女医从“文化政治”实行之后的20世纪20年代正式起步,此后人数持续增长,到解放为止,总人数累计达300多名。她们基本上都在朝鲜或日本求学,两者比例为6∶4。

表1 近代韩国女医求学情况⑨[8][12]单位:人年代朝鲜日本京医专旁听生(朝鲜)京城女医讲京城女医专医师鉴定考试东京女医专帝国女医专大阪女医专其他国家总计1900--9-1929--小计12合计

(9)“京医专”全称为京城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于1916年;“京城女医专”全称为京城女子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于1938年;“(朝鲜)京城女医讲”全称为朝鲜女子医学讲习所,创办于1928年,1933年更名为京城女子医学讲习所;“东京女医专”全称为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于1900年;“帝国女医专”全称为帝国女子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于1925年;“大阪女医专”全称为大阪女子高等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于1928年。朝鲜女医虽然呈现出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女医总人数并不多,到日本统治末期才开始迅速增长。从1940年到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结束,共新增219名女医,占女医总人数的70%(10)由于京城女医专到1942年才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而1939-1941年其他渠道培养的女医也是屈指可数。因此表1的时间栏中虽然标记了1939-1945年,但实际上可视为1942-1945年的统计数据。,这与战时京城女医专的新设密切相关。京城女医专是和日本的女子医学校同等的正规学校,对于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最为重要的应是战时体制这一时代背景。据1944年进入京城女医专学习的韩元珠回忆,当时很多女学生为了逃避挺身队(11)挺身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为强制动员殖民地女性充当各类劳力而设立的组织。1944年8月22日,日本颁布了《女子挺身勤劳令》(敕令第519号),所以也称“勤劳挺身队”。以挺身队名义动员的女性大部分被送往军需工厂,也有一部分被送去为日军提供性服务,即充当“慰安妇”。的征用而纷纷涌向该校。1943年12月,殖民当局颁布了《战时教育临时措施令》,梨花女子专门学校(以下简称“梨花女专”)和淑明女子专门学校都奉命关闭了校门,而梨花女专转为专门为挺身队输送女学生的短期培训机构。战时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战争末期,朝鲜总督府强化医护人员的培养和管制,新设了不少护校和医学院。朝鲜虽然也有少数护士(时称“看护妇”)被动员到一线战场(12)朝鲜看护妇被作为“军属”动员到前线大约是在1941年之后,而且人数并不多。参见申英淑:《二战期间朝鲜人从军看护妇的动员实态及其自我认同》,《女性与历史》2011年第14期,第154页。,但是与被征用到前线的士兵和劳力相比,朝鲜的医务人员主要投入后方保健、伤兵救治和防空演习等领域,相对较为安全[52](PP 197-212)。更为重要的是,在一般高等院校纷纷关闭的前提下,只有医校可以继续招生。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学生退学后转到了京城女医专[53](P 61)。不过,20世纪40年代培养的女医学生,要到解放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到解放前为止,真正活跃的女医师应该不到100名。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yxzz.cn/qikandaodu/2021/0502/581.html



上一篇: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下一篇:药师教你合理用药下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